火车回家路上闲来无事,所以也写点东西,正值又一轮校园招聘,希望这些能对师弟师
妹们 (尤其是化学类)有所帮助。
下面就分几个部分进行:
1、关于化学类就业
一直以来我们学校BBS上都充斥着一种观点:就业最惨的是生物,其次是化学。我觉得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生物就业怎么样我不了解(其实分子生物学挺好找工作的),
化学类说惨实在是有点过了。就说上海各大化工企业,每年招多少化学口的人?壳牌
美孚BP巴斯夫埃克森诺贝尔赢创克莱恩还有茫茫多的日企(浦东那块真的是一大摞)
。
别说人只要学化工的,人不是只要工程师的……再说化工那点东西,远没有化学那些
原理来的复杂,我一个当初连轴承都没见过的人现在干润滑技术工程师照样觉得没什
么压力。并且在上海,科大的reputation 不错,虽然跟地头蛇的那几所学校没法比
较,但是总的来说还算可以,人还是很认可的。
所以,我觉得咱们学校学化学的师弟师妹们完全没必要长吁短叹怨天尤人,机会还是
可以的,只要你不是年纪轻轻就畏首畏尾不敢去北上广深只想着蹲在三线老婆孩子热
炕头混混日子,只管大可一试(城市选择下面会谈)。
不过在唱赞歌的同时要泼个冷水,说句重点地话,我们学校出来的人优秀是优秀,但
是公司们普遍觉得他们想法太多静不下来呆不住,固然跳槽追求更好的机会无可厚非,
但是为了那点薪酬甚至于只是一些不算严重的办公室政治就选择走人给公司一种恃才
傲物的感觉。我上次去湖南出差机场碰到一个去长沙招聘的化工外企公司HR,他明确
跟我说3年之前每次都会来科大招人,后来就再也不去了,因为科大的那些进了公司培
训半年后啥都没干出来就跳了,公司觉得很不靠谱就再也不来招了……所以吧,也是
呼吁一下,别太看重眼前那点利益了,那么干,不仅是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也是断
师弟师妹们的路。
2、关于城市选择
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去大城市发展(尤其是房子),其实大可不必。诚然那是
个现实问题,但是北上广深的化工企业数量以及质量根本不是二、三线城市相提并论
的,尤其是对于刚从象牙塔里面出来的白纸毕业生来说,在职业生涯初期接受到完善
而有用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买不到房子咬咬牙拼几年呗。再者,一个成熟而行业齐
全的城市对于年轻人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通道,这些非常重要,在你十年以后,
每年赚的钱是前几年的总和没有不可能,别早早下了回老家混吃等死的结论,会后悔
的。我去年也想过回武汉,后来,我发现武汉就没几个拿得出硬招牌的化工企业,并
且少有的几个招人明确的就是5年以上工作经验否则不好意思,别说月上万,能有一
半不错了……
3、关于薪酬
这个东西一向很敏感,搞化学的,你的薪酬肯定是不如IT的。所以可能很多化学人看
着那些报offer的看的泪奔。但是不管怎么说,心态得放好,工业界不是一夕成龙成
虫的IT界,它是按部就班逐步积累的过程,就我们这一行来说,开始是不怎么样,当
你对工业润滑油市场了如指掌,经验技术人脉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路是非常之宽的,
年薪百万也不是痴人说梦。并且来点实际的……IT的加班加的飞起每天工作那么多小
时你能抗得住么……
至于具体的吧,外企给的肯定相对来说要多一些,但是其他的比如什么户口阿那些中
国特色的东西就提供不了。依据不同类型的公司不定,比如美孚,他们家是突出一个
有钱,巴斯夫呢,对于毕业生就相对少一些。我们公司而言,基本处于本硕博刨除年
底的奖金以及13薪月8k、11k、13k的层次。不过,别在意太多,对于应届生来说这些
都不是事。因为决定你层次的,是你数年后的定岗。
应届生和社会招聘在这些公司的不同就在于那几年的缓冲期(我们公司是三年),这
三年你的表现以及被认同度非常重要。有些优秀的三年后定岗直接成为team lead从
此一飞冲天,也有不少就此默默无闻。
国企是职位相对稳定些。但是……稳定的太过了,比较难动。
4、关于申请
我们学校什么都好,就是这个就业,实在是做的有够捉急。不比较那些差一点的学校
(人没名气只好主动拉企业来),你就比较好一点的,清华吧,人校友资源一大把一
大把的,关注学生就业照样无比负责,联系宣讲会招聘会那是必须的,各种为来招聘
的企业提供帮助,我们学校——好像听说非但不管不问还收人企业入场费吧……到了
面试时候,老师们一个一个打电话,我一个中学同学因为没去参加面试,被老师特地
打电话询问原因。当然了,我们学校崇尚出国是一个方面,但也有不少学生们志不在
此,希望学校能重视起来。学生自己跑工作的辛苦……真的是很难的。
另外,多逛逛应届生论坛把,不管是信息还是经验都是有所裨益的。
好吧,写了挺长的,最后给东家打个广告:壳牌2015校园招聘已经全面开始,大家抓
紧时间,以我去年的经验,越早申请通过网申的概率越大。大家动起来吧!我进公司
迄今没见到一个校友,身边基本都是清北帮以及上海帮(上交复旦华理)……希望明
年能有更多的师弟师妹们进来,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