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3秒注册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暑期实践生招募

824340839

2015/4/23 2:16:02LV.连长

2015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暑期实践生招募开始啦!
    
  已履行国家使命为根本
  国家唯一核武器研制基地
  国家高新技术研发基地
  国家战略科技研究单位
   
  五天的实践旅程,帮你全面了解中国核武器发展历程,参观大型科研设施,科学家与
你面对面活动,深入科研一线参观实践。
 
全日制硕士、博士,2016、2017届毕业生优先。理工类专业皆可。
 
科大专场宣讲会,5月11日16:00,西活二楼学术报告厅,期待你的到来!

应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可登陆以下网址:

人才招聘网站: 
http://zpxx.caep.ac.cn
社会实践网站: 
http://shsj.caep.ac.cn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http://www.caep.ac.cn/



*******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概况和学科领域********
一、概况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中物院)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计划单列的唯一的核武器研
制生产事业单位,是以发展核武器、战略高新技术装备、战略科技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性
研究院。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物院实现了原子弹、氢弹、核武器小型化和高新技术等
一系列里程碑式的重大跨越,为保卫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做出
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中物院主体坐落在四川省绵阳市市区,在北京、成都等地建有科研创新基地,在上海设
有科研分支机构。中物院拥有12个研究所,6个研究中心,7个国防及863重点实验室;研
究领域涉及260余个专业;现有在职职工约17000人,其中两院院士23人,在院和曾经在
院工作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人,国家“百
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0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近6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
600余人。中物院于敏院士荣获2014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截至2014年底,中物院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5项(其中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95项(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2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2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3111项等
科技奖励。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全国“精
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等荣誉称号。
中物院设有研究生部,具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核科学技术流动站、数学流动
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
国内著名大学建立了科技合作与人才培养机制。
中物院先后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学术交流、人员互访等活动,共执行对外科技合
作交流项目4300余项;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设NSAF联合基金,涉及高等院校、科研
院所近120个,近80个单位科研技术人员获得资助。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
高校共建实验室等。
二、学科发展与研究领域
1、冲击波与爆轰物理
主要从事高温高压物理、流体力学、气体动力学、爆炸力学与碰撞力学、冲击波与爆轰
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与工程应用。
2、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与激光技术  
主要从事原子物理、核物理、堆物理、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物理和惯性约束聚变、中子
物理、加速器物理和高功率脉冲技术、激光技术、能量转换技术与能源等方面的研究与
应用。
3、电子学与光电子学
主要从事飞行器电子学、雷达与遥测、惯性测量、高功率微波、自由电子激光、核电子
学、特殊真空器件、光学、自适应光学与光电子学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4、工程与材料科学
主要从事工程设计与结构力学、环境实验研究、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机械制造工艺、无
损探测技术、复合材料、高温超导材料及光学材料研究、加工与应用。
5、化学与化工
主要从事放射化学、核化学、同位素化学、电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含能材料
合成与制造工艺、环境科学研究与应用。
6、计算机与计算数学
主要从事信息网络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及仿真、计算机信息安全、智能控制
与测试、并行计算技术等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三、需求学科(专业)
(一)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
(二)物理学:理论物理、应用物理学、物理实验技术、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
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电磁学
(三)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工程、化工分
析与检测
(四)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计算力学、理论
力学
(五)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械
设计及制造、真空技术及设备、机械电子工程、机电一体化、机械学、刀具技术、机床
技术、仪器仪表技术、液体传动与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六)光学:光学工程
(七)仪器科学与技术: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八)热能核能工程:智能与低温技术、核工程与技术、核反应堆与核电站运行、核技
术应用、辐射防护与监测
(九)电气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技术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
统及其自动化
(十)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
体电子学
(十一)信息与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十二)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工程
(十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网络、计算
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基础学科、数据安全与计算机安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
统、计算机防真、计算机图像处理、并行处理
(十四)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飞行器总体设计、航天器环
境工程
(十五)兵器科学与技术: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武器系统与应用工程
(十六)核科学与技术:核技术与应用、核能科学与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辐射防
护及环境保护
(十七)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基础科学、材料表面与界面、材料失效与保护、材
料检测与分析技术、材料实验、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材料物理
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十八)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真空电子
技术、计算机与信息管理
(十九)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治理工程、环境保护

(二十)化工与制药:化学工程、化工工艺、生物化工、核化工工艺、工业分析技术

评论 0

发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