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于实习,面试最可能的形式是三轮面试:
(1)HR电话面试:对于这个,听力可能是最重要的了,可能包括技术也可能不包括技术。LZ面Palantir的时候第一轮筛选是个印度姐姐HR,结果一共问了三个题,第一你对我们公司了解多少。第二个说了两遍没听清,HR姐姐就never mind了...第三个是UNIX服务器忘记root密码了怎么登陆并改密码。结果第一题没准备,就只说了些大家都知道的,唯一答出来的就是第三题了。面试两天后来了拒信。
(2)技术电话面:对于Software Engineer就是所谓的算法题了。但是我是System所以问的都是系统管理和shell脚本,以及网络相关。还记得Jane Street Capital是我第一个技术面,结果那个惨啊...都是很简单的内容,但是都记得不太清楚,所以最后就混乱了。但是面过那次之后就知道怎么对待这种面试了。系主任总是和我们说“You will fail the first five interviews, but nail the last five.”其实好巧,我就是面的第六家拿到offer的,前面反正各种失误。
(3)Manager面:也就是你要去的组的Manager会给你打个电话,大概一刻钟到半小时,会问你一些兴趣类的问题比如你来了之后想干啥,还会问你做过啥项目,看看能不能对他们组有帮助。或者是一些behavior类的问题。能到这轮面试就说明基本没啥问题了,就是看看你这个人来了之后能不能相处。
当然,上面所述的流程只是最基本的流程,还有无数多变种,每个公司筛选的流程都差得很大。
比如,有的公司会在招聘会或者info session开完后直接第二天进行oncampus面试。我经历过的有Delphix和波音。Delphix是在招聘会之后一天,在Part I中已经说过。波音是来学校开办了info session第二天面的,来了三个面试官,三对一面试,面试官都穿的很正式也很重视,特意租了一个屋子给我面。当天我提前了十分钟来,面试官都已经到了,因为屋里有之前的人还没用完,我们就聊了一会天儿。内容包括天气(果然美国人喜欢聊天气,因为一个面试官是芝加哥来的,我就顺便黑了一下芝加哥的天气。。),来美国适不适应等。这种hallway talk还是最好提前准备下的。然后进入之后就是问我题,让我在白板上写,第一次写白板紧张死了。结果最后也忘了要面试官邮箱,导致无法follow up。(一定要要联系方式,不然没法follow up基本上就肯定要失败了,对方会感觉你不重视也就懒得理你了)
从我同学的经历来看,还可能的形式包括先给个网测,做完再说别的。这种包括Amazon, Zillow等,我对这种感觉很不爱,HR省事了筛选掉了不重视的candidates但是大大加大了每个人找工作所花的时间(可能是申Amazon的人太多了吧...)。还有就是最后一轮是onsite面试的形式,也就是公司买机票给你飞到总部,按理说onsite了成功率应该是大于50%的了,但是也不一定,我有个很厉害的基友拿了三个onsite面试结果都挂了,感觉onsite看交流能力+看性别看脸(有个姑娘去了两个onsite都过了)。
有的大公司会采取配组的方式,包括Google, Microsoft等,这种就是技术面过了之后HR就完事了,之后不同的组会来联系你,要不要你就只是组里的事情了,这种一定要早申请早面试,因为组马上会满,比如LZ女票Google和Microsoft配组的时候就所有的组都招满了(Google竟然第一学期就满了),结果只能再找别的公司找intern,还好两家公司都给直接转成了来年full-time job的onsite面试。
更多有趣的形式大家自己去探索吧(比如什么一个公司面挂了结果被manager内推给了另一家公司他老婆的组/自己内推自己面试之类的奇葩方式)~面试虽然很蛋疼,但是确实能发现许多有趣的地方~Good lu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