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今年最强的冷空气突袭了江浙一带,南京的气温陡降了十度以上,全天
平均气温只有4度。通常这么强的冷空气会带来极其通透的好天气,这一次也不例外。傍
晚,天之文上的同好“枫叶飞扬”应约而来,参观我的25x100大双筒和152/1200折射镜
。虽然当时天空中不时有大片云团飘过,但云缝中的星空已经相当令人吃惊了——第一
次可以在前半夜的闹市区见到完整的飞马座四边形,而且还是在满月的情况下!用11x70
小双筒观察月球,更是令我兴奋不已——明亮的满月上方,七姐妹星团清晰地闪烁着明
亮的光芒。在大双筒中更是可以数出其中超过20颗恒星。两者之间只有不到3度的距离,
如果在平时,星团早就被淹没在圆月的光辉之中了。
午夜12点,云块仍然不停地出现在月光笼罩的天空中,但云缝中的星光仍然灿烂。
南方天空中,猎户,天兔和大犬一带完全没有云团遮挡,刚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年底
的大彗星——C/2004 Q2 Machholz进行再次观测。现在的彗星已经开始加速出西北方向
移动了,与上次观测的位置相差了3度。天兔座Epsilon星与其南侧的两颗5等恒星一起,
等间距地沿着一条直线排列,再将这条直线向下延长一个间距,就是目前Machholz彗星
的位置了。虽然有月光的干扰,Q2彗星的地平高度也低于30度,但在25x100双筒镜中仍
然是个比较明显的目标。它位于两颗南北方向排列的8等恒星的左上方,粗看上去是一个
条状光斑,长约3角分,宽约2角分,长轴方向约为1点方向(正北为0点方向)。仔细观
测这个光斑,可以发现它南侧的边界轮廓比较分明,而北侧的边界是发散状的。靠近南
侧边缘附近可见恒星状亮核,亮度约为9.5等。侧视法可以看见这个条状光斑外侧有更暗
的光晕包围,整个光晕向上延伸出去,但由于月光的影响,完全看不清楚细节。27日晚
上12点,继续观测这颗彗星,天气仍然不错,只是月光干扰更强了。彗星比前一天位置
又向西北方向移动了约20角分,刚好位于一个由四颗9等以下的恒星组成的菱形附近,可
以很容易看到一团直径约为2角分的球形光晕笼罩在南侧的恒星周围,但其他细节就看不
清楚了。
几分钟后,大片白云就遮住了这片天区。抬头一下,大部分天空都被云层盖住了,
观测只能暂时中止了。一直到27日凌晨2点,云层完全散开,观测才得以继续。下一个目
标是最近刚出现在船尾座的新星N Pup 04。这颗新星是在本月20日,由两位日本的资深
业余天文学家,多胡昭彥(Akihiko Tago)和樱井幸雄(Yukio Sakurai)各自独立地发
现的,发现时的亮度分别为7.6等(照像星等,多胡照彦)和7.4等(CCD星等,樱井幸雄
)。这颗新星的位置为赤经 07时 41分 53.76秒,赤纬 -27度 06分 36.9秒,纪元2000.
0,位于大犬的尾巴后边,位置相当好找。沿着大犬尾巴尖向东北方移动约5度,就可以
找到船尾座Kappa星。这颗恒星的中文名为弧矢六,古代中国将船尾座区域的恒星看成为
一把张开的大弓,而箭头直指天狼星,这也是著名的“西北望,射天狼”的来历。这颗
恒星实际上是对美丽的双星,两颗子星分别为4.5和4.7等,角距9.9角秒。在大双筒镜中
,两颗子星都呈蓝白色,两者完全分离开,方位角约为2点半方向(正北为0点)。新星N
Pup 04就位于这颗双星东南方不到1度的地方。这颗新出现的星星,恰好与周围的四颗
恒星组成一大一小两个等腰三角形。图中标名的几颗恒星,亮度分别为:a星,7.8等;b
星,7.9等;c星8.0等;d星,8.6等;e星,8.4等。a星明显比新星亮,b星比新星稍亮,
但差别不大,c星与新星亮度最接近,但似乎要比新星稍暗一点。比较的结果表明,世界
时11月26.75日,新星N Pup 04的亮度介于7.9到8.0等之间,但更接近8.0等。新星的颜
色接近白色,也可能是其他颜色,只是亮度太低,肉眼看不出来而已。28日凌晨1点37分
,再次观测这颗新星,此时新星已经明显比c星更暗了,即亮度已经暗于8.0等,但仍比d
星亮,亮度与较远处的e星相似,但仍然更亮一些。比较的结果是,世界时11月27.734日
,新星N Pup 04的亮度介于8.0等到8.4等之间,估计为8.3等左右。这个估计可能误差较
大,一来用做比较的e星距离较远,二来两颗固定亮度的恒星之间星等相差较大。不过短
短的24小时,就已经可以明显看出新星亮度的下降。也许下一次观测时,这颗新星就已
经暗到看不见了。
从这颗新星向北移动3度多一点,有一个明显的疏散星团NGC 2447,即M93。虽然地
平高度不高,还有强烈月光的干扰,M93在大双筒中仍然是一个非常迷人的天体。M93并
不大,比较明显的星团直径在7角分左右。右下侧是两颗水平(4点方向)排列的8等恒星
,它们的左上方就是由密集的暗恒星组成的星云状物质。这些“星云”形成一个“V”字
形,较细较淡的一支指向地平10点方向,较粗较浓的一支指向地平1点半方向。二者交叉
点有点颗较明亮的9等恒星,几颗更暗的恒星呈链状排列在“星云”中。这个星团虽然小
,但十分密集,非常明显。
相比之下,天狼星下方的疏散星团M41就要大得多,恒星也比较明亮。即使在月光干
扰下,也可以数出至少27颗恒星,分布在相当于满月大小的圆形区域内,星团左下方有
颗明亮的6等星,星团中心偏右有颗明显呈红色的7等星。天狼星左侧不远处,位于船底
座疏散星团M47则更明亮,更明显。在大双筒中可以数出其中至少34颗恒星,其中亮于8
等的恒星就有18颗。星团中比较明亮的恒星组成了一个水平放置的沙漏形状。在沙漏的
颈部,五颗恒星组成了汉字“个”的形状。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个”字最下面的那颗
亮星形状有点奇怪,朝着水平2点方向有点拉长。实际上这是颗双星,两颗子星亮度都为
7.9等,角距7.4角分,这个角距差不多是大双筒分辨双星的极限了。M47附近有另一个疏
散星团M46,但这个星团中的恒星大都非常暗,在满月的夜晚几乎看不出什么星团的模样
。M46左侧有两颗亮星,其中右下方那颗,船底座2号星,是颗很明显的双星。较暗的伴
星位于较亮主星的上方,与铅垂线顺时间呈10度夹角。这颗双星主星6.1等,伴星6.8等
,角距16.8角秒,在大双筒中可以很清楚地分辨。位置更高的M48主要由9等恒星组成,
松散地分布在满月大小的天区内,虽然没有什么亮星,但整个星团还是比较明显的。M50
则比较小,只能看见不到10颗恒星,非常稀疏,如果不是对照星团,几乎认不出这里是
一个疏散星团。
不知不觉,已经是午夜3点半了,位于双子座的土星已经升到头顶了,虽然月光对观
测星云和星系有很大影响,但对行星观测却构不成什么威胁。在25x100双筒中,可以很
容易看见土星的光环,可以看出光环与土星本体之间是分离的。此外还可以看到土星的
两颗卫星——明亮的土卫六Titan和稍暗一点的土卫五Rhea。不过行星观测始终不是双筒
镜的强项,应该轮到152/1200折射镜好好表现的时候了。使用13.5mm目镜,放大89倍,
已经可以清楚看到卡西尼环缝。除了前面提过的两颗卫星之外,土卫三Tethys,土卫四D
ione和土卫八Japetus也很容易看到。五颗卫星中,最明亮的当然是Titan,其次是Rhea
,虽然离土星最远的Japetus亮度不高,但却是第三明显的卫星。距离土星最近的两颗卫
星中,Tethys稍亮一点,Dione则最不明显,是最后看到的卫星,他们的位置如上图所示
。再增加一个3x巴洛镜,在267x的高倍率下,图像仍然非常稳定。土星本体赤道上的深
色云带清晰可见,南极附近颜色也较深。土星光环与土星完全分离,卡西尼环缝完整地
绕了一圈,将光环分为A,B两个亮环。位于外侧的A环,亮度并不均匀,两侧更明亮,而
环中间则稍暗一些。在B环内侧,隐约可以看到暗淡的C环。土星西侧可以看到它自己投
在光环上的阴影。与去年土星冲日时比,光环已经变窄了不少,可以清楚看出土星南极
附近的本体已经完全遮住了南侧的光环,但北侧的土星本体似乎还没有从光环后面露出
来。看来冷空气过境之后,大气不但透明度极好,连视宁度也非常好,很久没有欣赏到
这么美丽的土星了。
既然难得搬出了大镜子,于是顺便观测了一些双星和聚星。双子座Alpha星就是一颗
漂亮的双星,两颗子星亮度分别为2.0和2.9等,角距2.3角秒,远远超出了大双筒的能力
范围。不过152折射观测起来还是得心应手。使用22mm目镜和3x巴洛镜,放大164x时,两
颗子星可以完全分开,也许89倍时就可以把它们分开了,下一次观测时可以试试看。猎
户座中也有不少双星和聚星,除了猎户座大星云中的四合星外,我最喜欢的是猎户座Sig
ma星,位于猎户座腰带下方,非常好找。在大双筒中,可以看出这是由三颗恒星组成的
聚星,三颗恒星几乎排成一条直线。西侧的那颗最亮,4.0等,最暗的7.5等恒星位于它
东侧12.9角秒的地方,在大双筒中可以轻易分辨。东侧更远的地方,42.6角秒处,是那
颗亮度适中的6.5等恒星。在152/1200折射镜中,89x时可以看到最明亮恒星的西侧,还
有另一颗非常暗的恒星,亮度约为10等,角距11角秒。事实上,最明亮的恒星仍然是颗
双星,它有一颗5.2等的伴星,角距仅有0.24角秒,但这需要更大的镜子才能分辨了。
将近5点,木星从东方的树稍顶上升起来。四颗伽利略卫星只见其三,而且都聚集在
木星附近,形成了个等腰三角形的样子。查过电子星图,可以知道位于顶点上的是木卫
三Ganymede,底边上分别是木卫四Callisto和木卫一Io。木星表面也平淡无奇,既看不
见大红斑,也找不到明显的暗色云块,只能看见两条平行于赤道的深色云带。看来现在
还不是观测木星的好时机,再过两个月,条件应该就会好很多了。
看完木星,原本就打算收工了,甚至连所有的镜子都已经搬回房间了。一查电子星
图,才发现C/2003 K4彗星已经升起在东南偏南方向的低空了。记得上次观测到这颗彗星
还是在夏天,当时我在山东蓬莱的长岛上旅游,用11x70双筒镜,很容易就在牧夫座找到
了这颗彗星。当时彗星正处于最佳的观测时期,位置高,亮度大,视面积也相当大。现
在,这颗彗星已经过了近日点,亮度已经大不如前,而且位置也不好,地平高度只有20
度不到。不过有机会再见一见这个老朋友,还是应该试一试的。于是再次抓起刚刚搬回
来的25x100双筒,冲下楼去,开始在东南方向低空中扫描。楼下东南方向,地平高度20
以下的天空全被房屋和树木挡住了,只有等彗星升得更高才能观测。
木星右侧与乌鸦座之间,有一个明亮的星系M104,位于东南方向30度左右的低空。
在彗星没有升出树梢之前,这个漩涡星系刚好可以拿来练手。M104即著名的草帽星系,亮
度8.0等,表面亮度11.60,距离我们5千万光年。在大双筒中,M104附近比较明亮的恒星
组成一个形象的“T”形。在“T”形的左侧,使用侧视法,很容易看见一个光晕,与其
下方两颗9等恒星组成等腰三角形。这个椭圆形的光晕有个明亮的核心,边界发散,分辨
不出其他细节。
时间到了5点半,C/2003 K4彗星还没有从屋顶上升起来。再等下去,黎明的晨光就
会把这些暗天体全都淹没了。无奈之下,只能转移观测地点了。扛着双筒向北走了200米
,彗星所在的天空终于没有遮挡了。彗星位于长蛇座Xi星的右下方,与两颗5等恒星形成
一个边长大约4度的大等腰三角形。在大双筒镜中,这一区域内有一对角距相当大的7等
双星非常抢眼。在这对双星左上方,可以看到一团非常暗淡的光晕。这团光晕呈球形,
中心稍亮,只有用侧视法才能看见。事后对照电子星图,才知道这就是K4彗星。观测时
东方的天空已经开始泛白了,几分钟之后,这团光晕就消失在天光背景中,再也找不到
了。
5点45分,终于结束了观测,不知不觉已经在外面呆了一整个晚上了。后来听新闻才
知道,当夜平均温度为0度,最低气温-2度,全天平均温度只有4度,标志着南京市正式
进入冬季。这么冷的天气,有觉不睡,偏要在外面吹一夜的寒风,还真是不会享受。不
过谁让这好天气总是出现在寒流之后呢!也许下次寒流来的时候,又会是个观测的好天
气吧!
~~~~~~~~~~~~~~~~~~~~~~~~~~~~~~~~~~~~~~~~~~~~~~~~~~~~~~
本文配图PDF版本下载:
http://messier.daysdream.net/20041127.pdf
http://messier.lamost.org/20041127.pdf